新世界的门槛
京城的深秋,天空呈现出一种风雨洗礼后的、近乎残酷的澄澈。高远,湛蓝,几缕薄云如同被扯散的棉絮,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,却带着凛冽的寒意。持续多日的金融阴霾和舆论风暴,仿佛被一股无形的、强大的力量骤然驱散,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新旧交替时特有的、紧绷而又充满可能性的气息。
在“新旭日”总部那间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的战略会议室里,气氛与窗外的高远澄澈形成着微妙的反差。椭圆形的红木长桌旁坐满了人,除了颜旭、马国华等公司核心管理层,还有几位来自工信部、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司局级官员,他们的到来本身,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。
会议的主题是“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工业物联网自主可控产业链建设的指导意见”。官员们的发言,不再是过去那种原则性的鼓励或观望式的调研,而是带着明确的指向性和紧迫感。文件用语清晰、有力:
“…要坚决破除对单一外部技术标准和供应链的过度依赖…集中力量攻克关键环节‘卡脖子’问题…对勇于创新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及产业联盟,要给予包括政府采购、研发补贴、税收优惠、应用场景开放等在内的全方位、实质性支持…”
一位负责标准制定的官员更是直接点名:“‘通天标准’在部分关键领域形成的隐性壁垒,必须予以清除。‘新旭日’联盟提出的基于‘琉璃’架构的自主协议标准,经专家组初步评审,认为技术路线合理,具备可行性,将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项目,给予优先支持。”
另一位负责产业投资的领导则看向颜旭和马国华:“你们提出的产业链协同攻关项目,基金委已经开了绿灯,首批扶持资金会尽快到位。国之重器,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。希望你们能抓住机遇,担当起来。”
话语如同重锤,一下下敲打在与会者的心上。每个人都明白,政策的风向,彻底变了。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“被动防御”,而是国家力量入场,进行系统性的“战略反攻”。颜旭和他所代表的“新旭日”及产业链联盟,被推到了这场反攻的最前沿。
会议结束后,送走部委官员,马国华难掩激动,他用力拍了拍颜旭的肩膀,这位一向沉稳的董事长,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颜总!听到了吗?时代在召唤!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机会!必须大干快上!”
几乎与此同时,公司的市场部和供应链管理部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。
电话铃声此起彼伏,邮件提示音密集如雨。
“颜总!马董!”市场总监几乎是小跑着冲进颜旭的办公室,手里挥舞着一叠刚刚打印出来的订单意向书,“国家电网刚刚发来函件,计划在未来三年的智能变电站改造项目中,全面采购基于我们‘琉璃’标准的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!首批采购量就……就是这个数!”他伸出了五个手指,脸上因兴奋而泛着红光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