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他听着,虽觉有理,却总觉得隔了一层。此刻,面对着这份意向书,赵老师的话如同洪钟大吕,在他心中轰然回响。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、血肉模糊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。

        是紧紧抓住“我的公司”不放,带着它可能一起坠入深渊?还是放手,让它融入更大的洪流,换取活下去、甚至引领一个产业突围的机会?

        他闭上眼,脑海中闪过创业初期在车库熬夜的画面,闪过林浩天当年充满激情的眼神,闪过无数员工加班加点时疲惫却充满希望的脸庞……最终,画面定格在韩主任那双深潭般的眼睛,和那句“坚持住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,或许真的该落幕了。他深吸一口气,再缓缓吐出,仿佛要将半生的执念都随这口气呼出体外。然后,他拿起笔,在意向书的最后一页,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,轻微却决绝,如同一个时代的注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基金”到访的消息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,其引发的暗流在资本与政治的深海下剧烈涌动。最先感知到压力变化的是南华资本。那位之前几乎要派人进驻旭日科技财务部的副总裁王健,再次致电颜旭时,语气里带着几乎能拧出水的“诚意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颜总,哎呀,真是柳暗花明啊!”王健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,热情得有些失真,“我们内部重新评估了旭日科技的基本面,尤其是‘琉璃’项目的长期价值。之前沟通中可能有些急躁,完全是市场波动下的正常风险控制流程嘛。您看,债务展期的事情,我们完全可以坐下来好好谈,条件嘛,一切好商量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握着话筒,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他站在公寓狭小的客厅里(为了节省开支,他已从公司附近的酒店搬出),窗外是灰蒙蒙的晨光,映照着他同样晦暗不明的脸色。他没有丝毫轻松,反而感到一种更深的寒意。资本的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,前倨后恭之间,赤裸裸地彰显着对力量的敬畏与趋附。南华资本的“善意”,并非源于对旭日科技本身的信心,而是对那若隐若现的国家力量的忌惮与投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王总客气了,”颜旭的声音平静无波,听不出情绪,“有新的进展,我会让CFO与贵司对接。”他挂了电话,没有承诺,也没有拒绝。他知道,这笔“好意”背后,缠绕着更复杂的藤蔓,接受它,可能意味着在未来某个时刻付出更隐秘的代价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乎在同一时间,位于CBD核心区的通天集团中国区总部,气氛却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,压抑而紧绷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明远的办公室占据着大厦的顶层角落,视野极佳,足以俯瞰小半个城市的繁华。但此刻,他背对着这片璀璨,面向巨大的液晶屏幕墙。屏幕上分格显示着全球主要财经媒体的实时头条,其中几块被他特意放大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国家资本入场,中国芯片业格局生变?》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