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凡带着技术骨干,对那台老旧铣床进行了彻底的“会诊”。他们发现,问题主要出在主轴轴承磨损和导轨间隙过大上,并非无法解决。林凡凭借其大师级的机械洞察力,提出了一个低成本改造方案:更换特定型号的轴承,并手工刮研导轨,调整间隙。
没有现成的备件,韩春明立马发挥他“路子野”的特长,不知道从哪个废旧物资仓库淘换来了合用的二手轴承,虽然旧,但精度完全达标。手工刮研是个功夫活,要求极高,林凡二话不说,亲自上手,带着两个老师傅,一干就是一天一夜,汗水浸透了工装,手上也磨出了水泡。
当他们最终调试好机床,第一个试加工的零件精度完全符合要求时,现场响起了一阵由衷的掌声。林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证明了事在人为,设备旧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。
老铣床焕发新生,生产效率显著提升,那几个老油条最后一点借口也被堵死了。但林凡知道,思想上的惰性,不是修好一台机器就能解决的。必须让所有人看到,跟着规则走,真的能得实惠;破坏规则,真的会受惩罚。
他决定双管齐下。
一方面,他兑现承诺,对之前因设备客观原因受影响的工时进行了合理补偿,虽然钱不多,但让工人们看到了管理的公平性。
另一方面,他毫不手软,严格依据细则,对那几个老油条近期因怠工和操作失误造成的废品和超额损耗,开出了罚单,并当众公布。罚金额度不小,足够让他们肉疼好久。
几个老油条顿时炸了锅,跑到林凡办公室闹,声称罚得太重,扬言要去找厂领导告状。
林凡冷着脸,直接把详细的记录拍在他们面前:“罚重了?哪一条不是按细则来的?白纸黑字,你们当初都是点头同意了的!想告状?尽管去!正好让厂领导看看,是谁在破坏改革,是谁在拖大家的后腿!”
见林凡态度强硬,寸步不让,几人又气又急,却也无计可施。周围工人们看着,也都暗暗心惊,彻底收起了侥幸心理,明白这次林经理是动真格的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