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市静默期
港岛中环的晨雾尚未散尽,环球贸易广场三十六层的“新旭日”香港办公室已浸没在一种克制的喧嚣中。颜旭站在落地窗前,俯瞰着维多利亚港的航船,指尖无意识地在玻璃上敲击着某种节奏——这是他过去二十年间,每逢重大决策前惯有的动作,仿佛指节与硬物碰撞产生的震动,能帮助他厘清思绪。
“颜总,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第七封提醒函。”首席财务官秦风将一份打印件轻轻放在黑檀木办公桌上,纸张边缘与桌面精准平行,“达文证券再次强调,在聆讯通过后的关键阶段,任何未经披露的公开言论都可能被联交所视为违规。”
颜旭转身时,西装下摆带起微弱气流。他瞥见文件标题处加粗的“静默期”字样,唇角牵起一丝难以察觉的苦笑。三个月前,也是在这个房间,他与秦风彻夜推演上市方案时曾笃定地说:“路演阶段我要亲自去见每一个重要基金。”此刻,这位习惯在技术论坛即兴挥斥方遒的创始人,却要学着像精密仪器般控制每个表情。
“通天集团昨天在《金融时报》的专访看到了吗?”秦风滑动平板电脑调出页面,“他们那个中国区新总裁暗示某些中概股‘估值存在泡沫’。”
颜旭的目光掠过屏幕上精心编排的措辞,鼻腔里逸出轻微的冷哼。他想起2005年第一次参加世界通信展时的场景——通天集团的展台占据整个主厅三分之一,他们的亚太总裁被记者簇拥着预言“中国科技企业至少落后十年”。那时他只能挤在展馆角落,向每个驻足者解释自主基带芯片的原理。
“让他们跳。”颜旭将平板反扣在桌面,声音像浸过冰水,“现在每句回应都会变成招股书里的风险提示。”
办公室玻璃门被轻轻叩响,董事会秘书带着两名穿深色西装的男人走进来。为首的证券律师放下公文箱,取出一摞标注着“保密”的文件:“颜先生,我们需要最后确认招股书第127页的供应链风险披露。特别是关于‘琉璃’芯片的晶圆代工环节...”
“中芯国际的产能爬坡比预期快三个百分点。”颜旭打断对方,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图表,“这是上周的良品率数据,可以补充进附录。”
律师扶了扶金边眼镜:“但原文提到‘某国际代工厂可能受出口管制影响’的表述,是否需要弱化?毕竟我们正在静默期...”
“为什么要弱化?”颜旭突然提高声量,又在秦风的眼神提醒中压回喉底,“这本来就是选择回归港股的原因之一。”他抓起桌上的金属保温杯猛灌一口,陈年普洱的苦涩在舌尖漫开。2018年那个寒冷的四月,当通天集团突然切断代工渠道时,他在深圳工厂的车间里对着报废的晶圆沉默整夜。如今这些伤疤反而要小心遮掩?
秦风适时介入,用铅笔在文件边缘标注:“建议保留原文,在分析师问答环节准备标准化回应策略。”这位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的CFO总是能在理想与规则间找到平衡点,就像他当年巧妙设计VIE结构时,既满足外资诉求又守住核心专利控制权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