秃鹫的嗅觉

        曼海姆的“惨胜”如同在阴霾中撕开的一道裂缝,让一丝微光得以照进“新旭日”在欧洲的艰难征程。尽管背负了沉重的诉讼成本,但法律上的清白,尤其是五项核心专利被宣告无效的结果,依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。团队内部士气有所回升,国内媒体也给予了谨慎乐观的报道。按照常理,资本市场应给予正面反馈,股价至少会迎来一波反弹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就在判决结果正式公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,亚洲市场开盘前夕,一场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,以更隐蔽、更恶毒的方式,骤然袭击。

        美国知名做空机构“灰熊研究”,在其官网及各大财经信息平台,同步发布了一份长达八十页的、标题惊悚的做空报告——《旭日科技:国家资本哺育的幻影,破碎的“琉璃”与虚幻的欧洲征程》。报告封面配图极具讽刺意味:一边是“新旭日”总部大楼,被P上了巨大的“¥”符号阴影;另一边是莱茵金属工厂那张著名的生产线停机照片,旁边打着一个红色的问号。

        报告内容精心编织,真假掺半,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:“严重依赖政府补贴,实际盈利能力存疑”:报告详细罗列了“新旭日”及联盟企业近年来获得的各类政府科研补贴、税收优惠、“大基金”注资等,将其总额与企业报表中的净利润进行对比,得出“剔除政府输血,主营业务实际处于严重亏损状态”的结论,暗示其商业模式不可持续,是“政策温室里的花朵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核心技术‘琉璃芯片’性能数据造假”:报告引用了几位“匿名前员工”和“独立技术专家”的“观点”,质疑“琉璃”芯片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、良品率以及部分关键性能参数的真实性。它刻意忽略了莱茵金属事件最终证实的非“琉璃”责任,反而利用那次事件的初期混乱,渲染其技术“不可靠”的印象,并隐晦地暗示其测试数据可能存在选择性披露甚至篡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欧洲市场拓展是‘皇帝的新衣’”:报告承认曼海姆的胜诉,但轻描淡写,重点描绘斯图加特展会的冷遇、GS认证的漫长与昂贵、数据本地化的巨大成本,以及莱茵金属单一订单的微不足道。它将“新旭日”的欧洲战略描绘成一场耗费巨资、换取零星订单的“面子工程”,断言其根本无法撼动通天集团及欧洲本土巨头的市场地位,所谓的“突破”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份报告如同一颗精心计算过当量的金融炸弹,在市场信心本就脆弱的时刻被引爆。“灰熊研究”以其过往成功狙击多家海外中概股而闻名,其报告自带一定的“权威”光环。加之报告引用的部分数据确有其事,只是进行了误导性的解读,使得整个指控看起来“有理有据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恐慌,如同病毒般在投资者中蔓延。

        港股开盘,“新旭日”(股票代码:Su)股价毫无悬念地大幅低开,卖盘如同决堤洪水般涌出,买盘则瞬间蒸发。开盘不到十五分钟,股价便如同自由落体,暴跌40%,触发了市场熔断机制!交易被迫暂停,屏幕上只剩下那条刺眼的下行曲线和巨大的跌幅数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新旭日”总部投资者关系部的电话瞬间被打爆,愤怒、惊恐、质疑的投资者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。首席财务官李默冲进颜旭的办公室,脸上血色尽失,手里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是那篇该死的做空报告和一片惨绿的股价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颜总!‘灰熊研究’!他们……他们这是有备而来!”李默的声音带着颤抖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