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旭紧握的拳头,掌心已被指甲硌出深深的印痕。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,但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巨大的无力感。他意识到,在这个完全由别人制定规则、别人主导程序的战场上,技术和商业上的优势,很可能被法律的技术性细节和诉讼策略所抵消甚至逆转。曼海姆法院的这座审判庭,仿佛一个巨大的角斗场,而他的“新旭日”,正赤手空拳地与武装到牙齿的巨人对峙。
每一次法槌的敲响,都像敲击在他的心脏上。他知道,这里的胜负,早已超越了金钱赔偿的范畴,它关乎的是旭日科技能否在欧洲这片土地上继续呼吸,关乎的是那艘刚刚起航的产业航母,是否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法律风暴中倾覆。压力,如同曼海姆阴沉的天空,沉重地压在他的肩头。
审判庭内沃尔夫律师完成了他的最终陈述,优雅地收起激光笔,向法官微微颔首,步履从容地走回座位。他脸上带着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、属于胜利者的笃定。旁听席上,通天集团和西门伯克团队成员的眼神交换中,流露出放松的意味。法官和陪审员们低头翻阅着笔记,表情严肃,似乎仍在消化沃尔夫构建的那个看似无懈可击的“侵权”逻辑。
费舍尔博士团队刚刚完成了一轮艰苦的、主要围绕技术细节差异进行的抗辩,虽然竭力守住了阵地,但并未能扭转那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。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“新旭日”每一位成员的心头。颜旭甚至能听到身旁一位年轻法务助理因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。他自己紧握的拳头,指节已然僵硬。
就在法官似乎准备宣布短暂休庭,或者进入下一轮质询环节时,“新旭日”的首席法务官,一位平时沉默寡言、专注于案头工作的中年男人,缓缓从费舍尔博士身后的座位上站了起来。他手中没有拿厚厚的卷宗,只是捏着一个薄薄的、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透明文件袋。
“尊敬的法官阁下,各位陪审员先生,”他的声音不高,甚至有些平淡,与沃尔夫律师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形成鲜明对比,却奇异地穿透了法庭的沉闷,“在对方律师精彩而详尽的陈述之后,请允许我向法庭提交一份补充证据,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审视本案所涉专利的‘新颖性’问题。”
沃尔夫律师微微蹙眉,似乎对这份突如其来的“补充证据”感到意外,但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担忧。在他看来,对方可能只是在做最后的、无谓的挣扎。
法官示意书记员接过文件袋。那是一份影印件,纸张边缘已经微微泛黄,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日文和英文摘要,配着一些简单的图表和公式。封面是一本名为《电子通信学会论文志》的日本学术期刊,出版日期清晰地印着——远在通天集团提起涉案七项专利中最早那项的优先权日之前!
“这份证据,”首席法务官的声音依旧平稳,却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,“是发表于日本《电子通信学会论文志》第XX卷XX期的一篇学术论文,题为《基于XX模型的低功耗工业现场总线协议优化方法研究》。经过我方技术专家和独立第三方翻译机构的确认,该论文详细阐述并公式化了一种通信协议的核心机制,其核心思想、数据处理流程乃至关键参数设计,与对方所持有的第XX号、第XX号及第XX号专利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方案,存在高度重合,甚至可以说是其理论雏形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对方律师团瞬间变得难看的脸色,以及法官和陪审员们骤然凝聚起来的注意力,缓缓吐出那个在专利法领域极具分量的词汇:
“也就是说,在通天集团声称其‘发明’并申请专利之前,该项技术的核心思想,早已通过这篇公开发表的论文,成为了现有技术。根据《欧洲专利公约》第54条关于新颖性的规定,以及德国专利法的相应原则,缺乏新颖性的发明,不应被授予专利权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