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拿起电话,拨通了导师赵振业的号码:“赵老,我想明白了。我们要参与的,是一场更残酷的战争。”
沈阳重型机械厂的铸造车间里,热浪裹挟着金属粉尘扑面而来。颜旭跟着满头白发的总工程师马国栋穿过轰鸣的生产线,脚下的钢板随着万吨水压机的节奏微微震颤。
“看见那台龙门铣了吗?”马工指着不远处正在加工水轮机转轮的庞然大物,“德国的,十年前买的。就因为它用的西门子通信协议,每次维修都要等德国工程师飞过来,换个模块就要停工半个月。”
颜旭从公文包里取出测试报告:“我们的‘昆仑’协议可以兼容现有设备,同时提供本地化的实时诊断......”
马工摆摆手,示意他关掉检测仪的蜂鸣声:“小伙子,你跟我说实话,你们这个标准,有多少企业在用?”
车间办公室的墙上,挂着马工与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合影。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专家给颜旭倒了杯浓茶:“二十年前,我们就想搞自己的工业总线标准。那时候我在机械部标准所,带着十几个小伙子没日没夜地干,测试数据比国外的还好。结果呢?”他苦笑着指向窗外,“现在满车间还是普罗菲总线。”
三天后,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实验室。年轻的副教授秦风正在演示他的团队研发的时间敏感网络技术。“颜总你看,我们的TSN调度算法,可以把延迟控制在微秒级。如果用在你们的‘昆仑’协议上......”
实验室的门被推开,系主任陈教授站在门口,脸色凝重:“秦风,我收到通知,下个月的863计划项目评审,你的TSN课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。”
秦风愣住了:“陈老师,这个课题我们已经做了三年......”
“我知道。”陈教授瞥了眼颜旭,“但是有人反映,你们在技术路线上与重点扶持的标准存在冲突。”他转向颜旭,“颜总,我理解你们创业的难处,但也要考虑大局。通天集团与我们的联合实验室,每年为系里带来上千万的科研经费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