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颜总,有件事需要向您单独汇报。”周经理的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职业性的谨慎。
颜旭心头莫名一沉,示意她坐下说。
周经理打开文件夹,里面是几份华北区的销售合同、出库单和银行流水复印件。“我们在做季度审计抽样时,发现华北区上个月底确认的一笔大额收入,存在疑点。”她指着其中一份合同,“这笔销售,对象是一家新成立的渠道经销商,采购量突然暴增,远超其历史水平和注册资本所能支撑的规模。”
颜旭接过文件仔细查看,眉头渐渐锁紧。合同金额不小,出库单、发票、甚至首批回款记录一应俱全,从表面看,似乎没有问题。
“我们调取了物流记录,发现这批货确实发出了,但目的地不是那家经销商的注册地址或常规仓库,而是……郊区一个临时租用的、条件很差的仓储点。”周经理继续道,语气平稳却透着担忧,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通过侧面了解,这家经销商的主要股东,与华北区总经理的表弟,存在关联关系。而且,根据合同条款,这批货给予了对方远超常规的信用账期,高达一百八十天。”
颜旭的指尖瞬间冰凉。他明白了。这不是正常的销售,这是渠道压货——为了在特定时间点(比如季度末、年末)冲高业绩,将产品强行塞给渠道商,制造虚假繁荣。货物并未真正销售到终端市场,只是从公司的仓库转移到了关联方控制的仓库,但根据收入确认原则,只要货物发出、发票开具,甚至只要收到了部分款项,这笔“收入”就可以在当期报表中确认。这是一种典型的、游走在规则边缘的财务造假手段。
“华北区这个季度的业绩,这笔‘销售’贡献了接近百分之三十。”周经理补充了一句,像一记重锤。
颜旭感到一阵眩晕,怒火夹杂着冰冷的失望直冲头顶。他强压着情绪,让周经理先出去,并严令此事暂时保密。
他立刻叫来了林浩天。
当颜旭将审计报告摔在林浩天面前时,林浩天起初不以为意,甚至带着几分轻松:“哦,这事儿啊,华北的小赵跟我打过招呼了。说是为了冲击季度指标,临时找的渠道伙伴帮帮忙,周转一下。货款不是已经回来一部分了吗?下个季度慢慢消化掉就行了嘛。老颜,你别太紧张,现在行业里都这么干,这叫‘业绩平滑’!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