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意向,像久旱后的甘霖,让团队里的年轻人们眼睛发亮。负责客户联系的小王,难掩兴奋地向颜旭汇报:“颜总,看来咱们的口碑真的起来了!尤其是华东这家,量大,如果能拿下,咱们下半年的现金流就宽裕多了!是不是让研发部赶紧出个标准版的设计方案?”
办公室里,另外几位成员也投来期待的目光。公司账户上那点可怜的余额,像悬在头上的剑,每个人都感受得到压力。这些订单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颜旭坐在桌前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架粘合后依旧带着裂纹的紫檀木算盘。他没有看那些意向书,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而渴望的面孔。窗外,远处的国贸CBD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峻的金属光泽,提醒着他那个世界的运行规则——速度、规模、资本。
他沉默着,拿起笔,在白板上画了两个盒子。一个盒子上写着“标准、快速、低价”,另一个盒子上写着“定制、深入、可靠”。
“兄弟们,”他开口,声音不高,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,“我们现在面前有两条路。”他指了指第一个盒子,“这条路,看起来很诱人。出个标准版,降低点用料标准,简化些功能,用成熟但可能不是最优的旧方案,快速复制,抢占市场。短期内,我们能见到钱,能活得更舒服。”
他的笔尖移到第二个盒子,“这条路,就是我们正在走的。每一个项目,都深入现场,理解客户的独特痛点,提供定制化的、最优的解决方案。可能慢,可能单个项目利润薄,但每一个做成的项目,都是铁打的案例,都能让‘可靠’这两个字,在我们客户心里扎得更深。”
他放下笔,转身面对大家,眼神锐利而坦诚:“华东这个代理商,要的是快速周转的商品。他们不会在乎我们为了‘可靠’在材料和工艺上的坚持,价格是他们唯一的考量。一旦我们妥协,出了哪怕一点点问题,毁掉的是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。西北选矿厂那个项目,工期紧,预算低,如果我们为了赶工和控成本,沿用旧方案或者降低验收标准,那就是‘换汤不换药’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甚至可能砸了牌子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语气沉重起来:“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了。还记得之前为了对赌,为了规模,我们默许了渠道压货,结果怎么样?泡沫一戳就破!赵老说得对,根要扎稳。我们现在每一个项目,都必须是标杆,都必须巩固我们‘可靠’的口碑。”
他目光坚定,一字一句地说:“所以,我的决定是——拒绝这两个订单。”
“拒绝?”小王失声叫了出来,脸上写满了不解和焦急,“颜总,那可是……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现金啊!公司现在……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