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北钢铁厂的成功,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石子,涟漪开始向着更远、更深处扩散。几家邻近省份的重工业企业循声而来,向旭日科技发出了考察邀请。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小王拿着几份邀请函,脸上带着兴奋,对颜旭建议:“颜总,机会来了!我看我们可以趁热打铁,招两个专门的销售,负责跟进这些新客户,我们工程师就能更专注于研发和后期实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站在办公室那张简陋的白板前,上面画着旭日科技新的战略路径图。他摇了摇头,手指在“客户信任”和“解决方案”两个关键词上重重敲了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销售团队暂时不扩张。”他的声音平静却坚定,“现在来找我们的客户,不是被广告吸引来的,是被‘效果’和‘口碑’吸引来的。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巧舌如簧的销售,而是一个能真正听懂他们‘**’,能开出对症药方的‘医生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转过身,看着核心团队的几名成员——包括小王和另外两位资深工程师:“你们,就是我们旭日科技最好的‘医生’。我要你们,亲自去这些地方,用你们的眼睛看,用你们的耳朵听,用你们的技术嗅觉去感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一场与众不同的“技术营销”之旅开始了。旭日科技的工程师们,背起沉重的测试仪器箱和防护设备,不再是西装革履地出入写字楼,而是走向了中国工业最真实、也最粗粝的腹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山西一座深达数百米的煤矿井下,工程师老张头顶矿灯,踩着潮湿的煤渣,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巷道里穿行。空气中弥漫着煤尘和瓦斯监测仪器的滴答声,巨大的通风管道在头顶轰鸣。他来这里,是为了测试模块在极端密闭、高湿且充满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通信稳定性。他与矿上的技术员挤在狭窄的硐室里,就着昏暗的灯光分析数据,一待就是一天,出来时整个人都像是刚从煤堆里捞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长江沿岸一家大型化工厂,工程师小李穿着厚重的防化服,在充满腐蚀性气味的车间里,小心翼翼地安装测试节点。高温和化学品蒸汽让面罩很快模糊,汗水浸透了内衣。他需要精确测量不同区域、不同设备产生的复杂电磁频谱,以设计出最有效的抗干扰方案。工厂的老师傅起初对这个“学院派”小伙将信将疑,直到看到他为了一个数据,在恶劣环境下反复测试、不肯妥协的劲头,才慢慢递上一支烟,开始称兄道弟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岭南一家纺织厂,闷热潮湿的车间里,纺纱机发出持续的嗡鸣,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棉絮。小王和另一位同事,为了找到导致无线信号频繁衰减的元凶,拿着频谱分析仪,在巨大的厂房里来回走了无数遍,最终发现是某种老旧变频器产生的特定频段谐波干扰。他们与厂里电工一起,调整线路,加装滤波器,直到信号格稳定地满格。

        口碑的涟漪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