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架算盘。静静地躺在一堆旧书和破铜烂铁之间,紫檀木的框架,颜色深沉,包浆温润,透着一股历经岁月的沉稳。算珠是牛筋穿制的,磨损得有些光滑,却更显古朴。它的样式老派,不同于现在常见的、轻飘飘的塑料或竹子算盘,它看起来沉甸甸的,像一件旧时代的信物。
摊主是个裹着厚厚棉袄、脸颊冻得通红的干瘦老头,正眯着眼打盹。颜旭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将算盘拿在手里。入手果然沉重,木质冰凉坚硬的质感透过手套传来。他下意识地拨动了几下算珠,声音不是清脆的“噼啪”,而是略显沉闷、带着摩擦感的“咔嗒”声,仿佛承载了太多过往的计算。
“老物件了,家里传下来的。”老头不知何时醒了,嗓音沙哑,带着浓重的京腔,“小伙子,懂行?”
颜旭摇摇头,又点点头。他不是古董商,但他懂得这种质感,这种经由无数双手摩挲、承载过无数计算的分量。“看着……挺结实。”他低声说,手指抚过一道细微的裂纹,那裂纹像是岁月留下的疤痕。
“结实?嘿,”老头嗤笑一声,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,“再结实,也算不过人心。小同志,我告诉你,这算盘珠子,上下拨拉,加减乘除,样样来得。可人心里的那本账,它算不明白。”
老头的话像一颗石子,投入颜旭本就不平静的心湖。他怔住了,重复道:“算盘易打,人心难算?”
“可不嘛!”老头裹了裹棉袄,望向胡同口那片被高楼切割的天空,眼神有些浑浊,又有些看透世事的淡然,“我在这儿摆摊几十年,见过拿它算小菜钱的,也见过拿它算身家性命的。算来算去,赔的赔,赚的赚,有几个真能算准的?人心贪了,算盘珠子就得往多了打;人心虚了,算盘珠子就得往少了拨。这玩意儿啊,就是个死物,听话。可让它听话的那颗心,活泛着呢,也难测着呢。”
颜旭握着算盘,感觉它似乎更沉了。老头的话,无意中戳中了他此刻最深的迷茫。技术可以计算,参数可以优化,但商业场上的博弈、人心的向背、那些看不见的规则与壁垒,又如何用公式推导?通天集团的技术优势是明摆着的,可他们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,那种基于实力和规则的话语权,才是更让人窒息的东西。这,是算盘能算出来的吗?
“多少钱?”他问,声音有些干涩。老头伸出三根手指头:“三十。不还价。看你有眼缘。”
琉璃易碎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