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编在看到应该是的这句话回应时,整个人都是兴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继续朝下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你为什么会有如此猜测?

        曹:因为熟悉。你知道的,我是北电的学生,学校教了我很多东西,包括如何拉片,我拉了很多片,欧美,日韩,国产,甚至捷克的电影我都看过。所以对于欧洲三大主竞赛单元的电影,我很熟悉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那就说说你的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曹:其实对于欧洲三大的主竞赛单元选片,我认为被选中的电影有三重标准。我其实见过网络上很多人定义选中的电影是“苦,穷,丑”,但这个描述和定义非常片面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那你认为的三重标准是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曹:我只聊关于我国的选片,第一,善于选择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讲人性,第二,善于选择在某些具体政策下讲苦难,第三,无意识相对呈现了西方的道德崇高感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你说的非常笼统,可为什么我们平时并没有感觉到?

        曹:因为这一切被降低了目的性,削减了信息量,甚至秉持着一种单盲原则,有些人是被选中的,所以他们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,自己的电影被选进主竞赛单元,是一种长久潜移默化的细节针对。他们要削减信息量,如此才能减少一目了然的丑化。但记住我的话,我认为在这条被炮制道路上,有人是主动投降了。比如贾张科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那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?什么叫没有意识到细节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