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是这些基础测量工作,就折腾掉了沈乐一个礼拜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,他把这些陶块恭恭敬敬,托付给沉船博物馆的博士师兄,拜托他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釜脱盐,自己一头扎到工作台前:

        这么多天下来,基于陶块外形扫描,做出来的1:1大小3D打印复制品,早就已经生产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沈乐给它们挨个写上标号,拿在手里左看右看,左对右对:

        “唉,立体拼图好难啊,比平面拼图难太多了……而且边缘还不是严丝合缝,更难对合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没办法,这些陶块在地下埋藏了太久,也经历了太久的侵蚀和摩擦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没有彻底碎裂磨灭,可要求它们保存着刚刚被摔碎时候的样子,连边缘都清晰锋利,那完全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沈乐拿在手里,左看右看,上看下看。看着看着,思维就有点儿放飞: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一块……看着有点动物形状……可到底是什么动物呢?猪?狗?古代陶瓷工匠的手艺哟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一块……表面应该是,谷穗?这一块和旁边一块又有些不一样,可到底是哪种谷穗?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