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乐抽出四个托盘,按照上面的标签,给老师看不同颜色的丝绢:

        “第一种,是按照《丝织物的人工老化——清洗与加固的研究》的成果,用10%wt氢氧化钠溶液,室温下水解10分钟;

        第二种,也是按照这篇论文的成果,用紫外光加速老化的方式,幅照度1.20W·m,波长为@340nm,温度为60°C;

        第三种,按照《矿物颜料着色绢画的人工老化与加固研究》的成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抽出两份打印好的论文,放到旁边,以备张老师查阅。老师淡定地摆了摆手: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用。这两篇论文我都看过——虽然一个是材料工程,一个是纺织工程,都不用我们来审稿,但好歹也是专业相关,看还是要看的!”

        唉,现在文物修复越来越不好做,被人跨专业的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说最近有影响力的论文吧,要么是材料学方向,要么是工程学方向,要么是信息、算法之类的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 反而是他们本专业,发如何进行修复的论文,不容易发大稿子,而且还经常被人说论文太水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像沈乐这样,财务自由了,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想修复什么就修复什么,想不发论文就不发论文……多好啊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