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也彻底在武汉这片地方打响了《知音》这块儿招牌。
第597章《知音》
不过今年年初,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《知音》也遇到了成长期的第一个“拐点”。
今年,也就是87年的年初,《知音》的月发行量不断下滑,一度降到不足20万份。
胡勋碧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,一番总结,觉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家失去了创业初期的热情,身心和意志出现了疲惫,造成了稿件质量的不断下降。
归根结底,还是稿件质量太差。
这也是《知音》最尴尬的地方。
作为一部通俗类的杂志,他们在文学性上,当然比不过传统文学刊物,稿件质量太差是必然的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胡勋碧急忙试着做出几次调整,但都没起到太大效果。
于是只能剑走偏锋。
之前半俗不俗的,读者觉得不满意,那就再俗一点儿,俗到足够吸引读者,俗到有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吸引力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