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对于天才作家,二十来岁就能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,比如韩寒,他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在十几岁到二十多岁创作的,但韩寒这种情况较为罕见。
大多数作家,首次巅峰年龄在35-38岁左右,成熟的作家则在43-47岁左右达到成熟巅峰,极少数文豪在六七十岁时还能创作出总结性作品。
总之,说这么多,一个作家的创作巅峰期都非常短暂,往往就那么几年,过去就没有了。
而茅盾文学奖这项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的规定,就显得非常膈应人。
倘若是这一次得了奖,那下次就不能拿,再到能评奖的时候,距离上一次得奖已经过了六七年,大部分作家这个时候早就过了巅峰期了,根本拿不出能去评奖的作品。
这还算是幸运的,要是倒霉点儿,巅峰期到了,结果阴差阳错没拿着,过了几年,又到了新的一届,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茅奖,可再想评选,又得再过好几年,再等上一届,这前后消耗十几年的时间,肚子里哪还有那么多东西可写?
因此,茅奖的这项规定,使得很多作家在自己的创作高峰期内一般只能获奖一次。
在后世,已经那么多年过去,全中国拿过两次茅奖的作家也只有一位,没错,只有一位。
嗯,还是刚才提到的那位《沉重的翅膀》的作家——张洁。
但换句话讲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