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静立旁观的南京兵部尚书张鏊,听罢杜延霖这番切中时弊、鞭辟入里的漕弊之论,心中亦不由暗赞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当徐鹏举那句“参他们一本”脱口而出时,张鏊心底唯有无声喟叹:

        此子惊世之论,可惜……当真是对牛弹琴了!

        须知眼前这位魏国公徐鹏举,于留都高层中早有“草包国公”之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人胸无大志,不理实务,只沉迷于斗鸡走马、赏玩奇珍,对此等关乎国运的机要积弊,向来是“七窍通了六窍”——实乃一窍不通!

        那句“参一本”,不过是勋贵老爷被触动后骤起的空泛义愤,指望他洞悉其中关窍?

        无异于缘木求鱼!

        张鏊微微阖眼,对这注定徒劳的对话已然兴味索然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杜延霖那番“漕弊论”仍在他脑中回荡,越思量越觉其见地之深,迥然凡响。

        若以此“漕弊”为策问题目,单论识见之深,纵是状元文章亦恐难望其项背。

        只可惜……此论虽剖骨剔髓,终究少了那如何破局的点睛之笔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,他张鏊定要上一道折子,将其原文附呈御览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