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将这套用到凡人身上,又很难起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他其实向一些修道人索取过修行中的一些记述,只可惜,它们都不是薪柴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极的一些修行炼法体悟卫鸿当时也翻找过,亦不属于薪柴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他看来,薪柴的成型在于性光余辉,即思感的残存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简要分析,这里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如何产生足够强盛的思感,另一个是如何让这些思感寄托在特定的物事上,形成凭依。

        朴素地思考,思感的强弱一者受思感的主体影响,另一者受思感持续时间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上真大修,一念可使天地色变,彼辈的思索与感悟烙刻在天地中,传承起来定然容易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对于同样境界的修行人,一个只是捧着道书草草看一眼,另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对着道书苦读,寄托的性光余辉想来也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有太多可以探索的东西,卫鸿目前并未展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有个小小的想法,想在学宫试验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