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伏家找了孔家,妥协了一下,称“秦始皇焚书后尚书残缺,各有逸散,如今终于合二为一得窥全貌”,把自家的古文《尚书》与孔家的合并到了一起,两家联合重新解读,算是把《今文尚书》版权送给了孔家一半。
合并后的古文尚书足足有五十八篇。
伏家和孔家重新解读后的《今文尚书》只有二十八篇,但无所谓了,反正都是他们两家说了算,别人也看不懂。
其实秦代统一文字为秦小篆后,这么多年下来,孔、伏两家自己也未必看得懂古文尚书的蝌蚪文……
而这种妥协更多的还是孔家占了便宜,因为伏家原本已经垄断释经权了,如果当时伏家非要说孔家那部是假货,其实人们也只能认了。
毕竟没人能看懂……
只是伏家要避免争议,一起合作才是有利的,把孔家拉到一条船上,伏家才会更稳。
为了加深合作,孔家便把《诗》的解读权也分给了伏家,算是做了笔公平交易,也就是两家共同解读《诗》和《书》。
于是,伏家从光武时期的伏湛那辈起,又有了《诗经》的解读权。
自此之后,孔、伏两家代代皆是帝师,两家也一直都是坚定的盟友,也都是坚定的古文派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