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汉代,文帝时期重新征召天下书典,伏生将《尚书》取出,但已残缺不全,且齐鲁古字无人认得——都是蝌蚪文。

        伏生重新解读后,将其传授给晁错,也就是《今文尚书》。

        伏生传经时九十多岁了,秦统一文字后,当时大概真就只有他一人懂齐国古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文帝时期,伏家的今文尚书就被认为是尚书正溯——当时伏家甚至是盖了孔家一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余受封鲁王,在曲阜扩建王府,在孔家老宅的墙壁中发现了一整套古蝌蚪文的六经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鲁王发现的古文《尚书》,却比伏生的《今文尚书》多了十六篇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天下已经没人认得蝌蚪文了,从孔家墙壁发掘的古文尚书没有今文佐证,无人能读,也无人能解,被称为“逸书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同为古文尚书,孔家保存下来的,却与伏生传下来的无法对照,而且还特么多出了十六篇,这不就穿帮了么?

        虽然人们已经看不懂蝌蚪文了,但数数肯定是会的啊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两部《尚书》完全不一样,要么有一家在忽悠,要么两家都在忽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咋办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