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”,只靠不同的断句,就能断出截然不同的好几种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掌握释经权,本质上就是把控知识和官位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正因如此,刘宏才会让蔡邕主持修书以求公正。

        蔡邕修的官方经典,结合了部分百家学说,以相对客观的方式保持了经文原貌。

        既不拉帮结派,也不包装个带数字的组合出道,又不结党营私,还以中立的态度修书释经——这种不站队的官当然会被排挤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篡改教科书反而是会落罪的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六经被蔡邕和卢植重新编撰后,熹平石经刻到一半,诸多名士和部分宦官便找了个由头大举攻讦蔡邕,蔡邕被当时的司徒刘郃和司隶校尉阳球流放到了并州五原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正是处置王甫案的时候,阳球栽赃的本事堪称天下少有,还好蔡邕只是校书博士,确实很难和王甫扯上关系,要不然可能不止是流放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真论起来,阳球虽说是酷吏,但也算是有公心的人,不是那种纯粹为私欲而滥权的恶徒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,一切都是以立场决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转年刘宏就干掉了刘郃与阳球,赦免了蔡邕,但当时清流党和宦官斗争激烈,两边都看不惯蔡邕,蔡邕只能辗转各地避祸,这一避就是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