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主帅,萧兀纳想到的不仅仅是这场战争的失败,而是辽国是否承担得起失败的代价。
赵孝骞戍边以来,辽国屡战屡败,如果这一次也败了,那么辽国折在赵孝骞手里的辽军将士至少十几万。
哪朝哪代经得起十几万军队的折损?
此战败后,辽国必将大伤元气,从此一蹶不振,这一战,大约便是辽国国运气数的转折点了。
耶律洪基自认为抓住了机会,恐怕打死也想不到,他其实拉着辽国一起坠入了深渊。
而萧兀纳,本是最清醒的一个,他把两国的形势看得最透彻,可惜的是,如此清醒的人,却偏偏是辽国的叛徒,大宋的棋子,此情此景,他难道会向耶律洪基陈情坦露一切?
所以,现在看来,辽国的国运将尽,似乎已成了冥冥中的注定,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,违反常理地用力扭转着天下大势,谁都挡不住。
“罢了,听天由命吧!大势如此,神仙难救。”萧兀纳长叹道。
顿了顿,萧兀纳又道:“这一次不出意外的话,老夫兴许会有一笔功劳入帐,以赵孝骞的聪明,他肯定会把功劳送给我的。”
萧光敬好奇地道:“什么功劳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