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赵孝骞为了苏轼一人,竟不惜挑起两国大战,他……简直狂妄放肆!宋国的皇帝难道不干预吗?”耶律洪基愤怒咆哮。

        萧兀纳忍不住道:“赵孝骞两败我大辽,占我大辽国土四百余里,杀我大辽勇士八万,这是宋国百余年未见之大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的宋国皇帝,正是对赵孝骞无比宠信倚重之时,赵孝骞做出的任何决定,想必宋国皇帝都不会反对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耶律洪基脸色铁青:“为了一个苏轼,他竟敢如此犯险,到底图什么?他与苏轼的交情真就深厚到如此地步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萧兀纳道:“臣以为,重兵压境营救苏轼是其一,赵孝骞的另一个目的,或许也是想顺便试探我大辽的底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可否认的是,澶渊之后,宋国一直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,如今宋国有了厉害的火器,辽军无可挡者,赵孝骞终究还是对燕云生出了野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想试探的是,如果宋国兵马调动,对析津府做出佯攻之势,我大辽会如何反应,会派出多少兵马驰援析津府,对守住燕云这片土地的决心有多坚决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次宋军压境,我大辽的反应就是宋军以后的参考,有利于将来赵孝骞在真正发起大战时,做出最合适的决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耶律洪基脸色数变,深吸了口气,良久,索然叹道:“这个赵孝骞,果真才二十岁出头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