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淡淡地回应,所有学生到齐后,才浅啜了一口茶水,清了清嗓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上一课,老夫教你们秦史,尔等可还记得?”苏轼缓缓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学生们纷纷应是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轼目光闪动,又道:“秦亡于二世,何也?盖因始皇残暴,苛法治民,而致民不聊生,天下遂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尔等可还记得,陈胜吴广起事之时,以何为名?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众学生齐声道: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轼笑了:“没错,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。意思就是,凭什么你那么好的命能当皇帝和王侯,这皇帝王侯为何不能是我?”

        缓缓环视一圈,苏轼加重了语气:“这句话,尔等当牢记,日后若遇不公时,不妨想想这句话,当可受益良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学生们齐声应了,当然,其中少数两个长了脑子的学生,脑海里莫名浮出一个疑惑。

        苏夫子说这番话时,表情为何如此阴险?是错觉吗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