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括李清臣这两年任知府期间的不作为,以及上疏汴京的通道被堵死等等各种好的坏的情况,都在奏疏里写得明明白白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最后赵孝骞还是帮李清臣求了情,请求官家看在李清臣独力难支的情况下,仍能坚持独善其身,不同流合污,也算守住了臣子的本分

        第三百八十九章上疏免赋

        。赵孝骞建议将李清臣降职一级,留任真定府判官,辅佐赵孝骞治理地方,而赵孝骞也能腾出手整顿军备,以抗辽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写完了奏疏,李清臣小心地吹干了墨迹,合上奏疏后,李清臣忧心忡忡地道:“郡公昨夜之举,虽说是雷厉风行,但事情传到汴京,朝臣们恐怕还是会炸锅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整个真定府官场被清洗一空,大宋立国以来闻所未闻,必然会令朝堂哗然震惊,刘谦谅等人背后的靠山再推波助澜一番,赵郡公恐会陷入麻烦之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郡公,这道奏疏的措辞……是否还能再委婉一点?或者说,将几名主犯报上去,至于判官推官,提举司转运司以下的官吏,就不必在奏疏上具名了吧?否则事情可就太大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善意的建议,赵孝骞当然会认真听取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归听,但不一定采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李啊,有些事情是盖不住的,真定府已是千疮百孔,此时当用猛药,先把命救了,再考虑后遗症的事,最后再慢慢温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