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百公里外的地下信息枢纽,小舟正死死盯着飞速滚动的数据流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所构建的城市地下水神经网络模型,其核心信号源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发生了诡异的位移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稳定汇集于城东生态园的记忆脉冲,此刻正沿着老旧的城市管网系统,浩浩荡荡地向旧市政府的方向迁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心中警铃大作,立刻交叉比对了全市老旧建筑的沉降监测数据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让他脊背发凉。

        包括市心理卫生中心、电视台旧址的剪辑室、以及市档案馆在内的十七处与“静音协议”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建筑,其地基沉降速率在过去七天内出现了同步的、非线性加速,且所有建筑的结构应力变形方向,都精确地指向一个虚拟的地下坐标——旧市政府B186会议室。

        小舟将这些点在城市地质应力分布图上连接起来,一个轮廓赫然浮现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一张巨大到足以覆盖整个中心城区的“口型”结构。

        城市的地壳,正因无法承受的记忆重压而扭曲,它想开口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夜色如墨,苏晚萤避开巡逻的安保,潜入了死寂的旧办公大楼。

        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灰尘和霉味,手电光柱扫过,墙壁上满是褪色的标语和后来的涂鸦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