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李双脚搓在一起,“就算明年扩建一百亩大棚黄瓜,京城人也吃得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哲笑了,“您说的对,别说一百亩,夏天种植上万亩黄瓜,京城一样吃得下,但收购价呢?还不到一毛钱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吃得下,不代表高溢价;蔬菜种类多,平均产量少,蔬菜价格才能上去。”李哲倒了一杯茶水,放到老李面前,“赚钱是一方面,我也想跟她学习种蘑菇的技术,真要卖得好,明年可以建几个专门种蘑菇的大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李端起茶杯,喝了一口,“咱家四个大棚都种着菜呢,能跟蘑菇一起种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哲回忆了一下,“采用阴阳棚,中间隔开,蔬菜喜光用阳面,蘑菇那边盖草席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李大概明白阴阳棚的意思,皱着眉说,“我担心的是咱以前没种过蘑菇,会有一定的风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哲不认同,“种啥菜没风险?总得试着来吧。”李哲在大棚里种植不同的蔬菜,就是为了积累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 上辈子,他种过黄瓜、西红柿、茄子、尖椒、西蓝花等很多品种的蔬菜,可时代不同,菜种也不一样,产量、特性差异很大,只有今年亲自种了,明年才有底气增加产量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哲继续说,“想研发新的种植技术,肯定要冒风险。与眼前的利益比,我更看重新的种植技术。只有不断研发新的种植技术和蔬菜品种。才能反季节蔬菜产业有一席之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李张大嘴巴,“老二,你是不是想太大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哲不是想得大,而是想得远,两三年内种植蔬菜越多,越赚钱。可早晚有一天反季节蔬菜市场会饱和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