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塑料厂消失在视线中,赵铁柱才松了一口气,“哥,我跟不少人来塑料厂拉货,没一个能讲价的。这里的销售员牛得很,说多少是多少。

        你随口忽悠几句,就便宜了六百块钱,绝对是头一份。嘿,这得吃多少张香河肉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多不少,一千张香河肉饼。”李哲收敛笑容,正色道,“我可没忽悠他们,说的都是实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年的冬暖大棚试种成功,我就有了本钱,明年会扩大种植规模,两百亩大棚只多不少;如果试种不成功,那就是塑料薄膜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铁柱一愣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,那到底是谁占便宜了?

        大营村,李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老李穿着破了洞的白背心在槐树荫下乘凉,眉毛紧皱,望着前方发呆。

        儿子种植冬暖大棚的计划,他并不支持,看到儿子干劲十足,他也没完全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黄瓜种子和旧报纸值不了几个钱,赔了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不一样了,儿子准备动真格的了,又是买建材、又是挖暖棚,几千元砸下去就没了回头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想到老婆的态度,老李觉得自己被夹在中间,明明是你们两个想法不同,干嘛都为难我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