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德民夹起兔肉放进嘴里,先是一股麻辣味冲上来,紧接着就是兔肉的鲜,嚼着不柴,连骨头缝里都带着味儿。
他忍不住点头:“好吃!这辣劲儿够足,兔肉也炖得入味,比我在峨眉酒家吃的还地道。”
说着又夹了块宫保鸡丁,赞道:“花生米脆,鸡丁嫩,酸甜口刚好,一点不腻。”
两人又喝了一杯酒,李哲放下杯子,话头转回正事:“唐哥,我再跟您打听个事——按照往年的情况,除了菠菜、生菜,其他的蔬菜最早什么时候能上市?比如青椒、黄瓜这些。”
唐德民放下筷子,想了想,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个小本子和一支笔,低头边写边说:“那些育苗棚比不了您的冬暖棚,全靠天吃饭,温度够了才能长。菠菜、生菜耐寒,生长周期也短,所以是第一批;青椒得等五月初,黄瓜和西红柿更晚,得五月底才能上市。”
他写了几行字,把本子撕下来递给李哲,“这是我记的往年育苗棚蔬菜的上市时间,还有大概的报价,您参考参考。”
李哲接过纸条,上面的字写得工整,清楚标着蔬菜的大致上市时间和价格。
他看了两遍,郑重地迭好,放进衬衫口袋里——这纸条太重要了,有了它,自己就能提前调整大棚蔬菜的定价,保住现有的客户。
“唐哥,太谢谢您了,这真是帮了我大忙了。”李哲又端起酒杯,“我再敬您一杯,以后还得多靠您指点。”
唐德民爽快地干了杯,放下杯子时提醒道:“老弟,我再跟你透个底——不光我们长城饭店跟国营农场合作,其他几家涉外酒店也都有类似的渠道。”
“我知道,唐哥,您放心,我心里有数了。”李哲点点头,心里已经有了打算——先按刚才说的,把菠菜、生菜降到一块九,不光是长城饭店,其他的销售渠道也跟着降价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