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开始将门槛提高,能筛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,也是一件好事。
就像李哲当初成立大营村蔬菜合作社,要求社员每月缴纳4元社费,就是故意提高加入门槛,看热闹您就在外面看,这屋子地方小,站不下。
“孙哥,您听说过京城市蔬菜公司吗?”
孙立国笑道:“老弟,这个公司我还真听过。”
这下轮到李哲意外了,“您跟这个公司打过交道?”
“那倒没有。这里面的关系有点复杂,农业部提出了菜篮子工程计划,其中就包括农行的菜篮子工程专项贷款,这京城市蔬菜公司就是贷款大户,蔬菜的收购、储存、运输都要依赖周边农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。上边早就跟我们打过招呼,这属于优先级的‘大客户’。”
孙立国说完,下意识地问:“这家公司想收购你的反季节蔬菜?”
“对,他们总经理刘建华找的我,很有诚意。但您也知道,我总共就建了十几亩大棚,那点产量还不够他们塞牙缝,所以,我就想着再扩建蔬菜大棚的规模。”李哲喝了口茶水,继续说:
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,我想着把种植蔬菜大棚的技术教给村民,让他们也跟着我一起种植蔬菜大棚?您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?”
这也是李哲今儿个来的关键目的。他想要扩建蔬菜大棚规模,离不开信用社和当地政府的支持。
其他的不说,就一个资金问题就绕不过去。
这年头村里人都不富裕,想建造蔬菜大棚,大多数人都得去信用社贷款,没有信用社的支持,李哲的扩建计划根本无法施行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