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哲喝了口拿铁,试探着说:“这冬天儿的菜,成本高价钱也贵。要不……我先暂时不给您这儿供菜了?把这部分开销省下来,没准儿就能打平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哪儿成啊。”沈亚楠一听就急了:“姐这餐厅要做就得做拔份儿的,要是断了你的菜,那不被别的馆子给比下去了吗?昨儿个我那几个小姐妹来,对你的草莓赞不绝口,几盘子愣是给吃光了。那一个个跟小母猪似得,吃的哼了哈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又赶紧补充道:“李老弟你放心,二姐指定不会亏了你的菜钱,就是想让你帮着支个招儿,多招揽点老外上门吃饭,多进俩钱儿。只要能保本儿,姐就知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哲反问:“您身边儿那么多朋友,就没一个能给您出主意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有啊。怎么没有?”沈亚楠撇撇嘴:“有那么几个压根儿没做过买卖的,净瞎出馊主意。”她声音压得更低:“还有几个家里有底子,靠着朋友帮衬做起来的,也算不上真会做生意的明白人。我身边真正会做买卖的,也就是你老弟你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还有一句话没说:餐厅挣那点钱,都给李哲支付了菜钱,这货鼓捣点菜,比她这家大餐厅都挣得多。这么会做生意的人,整个京城都数得着了。不找你找谁?

        “二姐,我也想帮您。可这开饭馆儿,我是真没干过。”李哲坦诚道。他之前也琢磨过开餐厅,可他那套经营想法,跟沈亚楠这“交朋友为主”的路子显然不是一码事。他也没打算劝沈亚楠改掉挂账的习惯,各有各的活法儿,他不认同,但也说不上人家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老弟,二姐也不能让你白忙活。”沈亚楠说着,从旁边凳子上拿起一个挺精致的袋子递给李哲:“喏,昨儿个一个姐妹儿送的。拢共就给了四个。姐自个儿留了一个,送朋友俩,这个黑的,特意给你留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哲打开袋子往里瞧,是个挺厚实的硬纸盒,包装简单大方,上头印着摩托罗拉的商标和一个寻呼机的图样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年头儿,寻呼机(BP机)可是稀罕物,市面上没多少,也就那些顶拔尖儿的人物才用得起。大规模普及那得是九十年代的事儿了。现在这东西有钱,没门路,也不好买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