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宁愿用自己的余生配合科学研究,为社会做些更有意义的事,也不愿早早献出自己的生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锈蚀”项目选拔的战士均为万里挑一。

        完成训练后,5000名参与实验者进入“锈蚀”基地,最后往往只有一两人离开,有时候甚至无一生还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据归来英雄的讲述可知,每人经历的挑战都不尽相同,有的考验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,有的考验忍耐力,有的考验适应能力,有的考验知识储备,总之不可能针对性地培养出万能的参与者进行挑战。

        基地内那蓝光一明一灭,在常人眼中只是不到一秒的时间流逝,对参与者而言却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折磨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多人的生命就在短暂的闪烁中湮灭了,他们的父亲、母亲和妻儿朋友再不能看到他们的脸庞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多么残酷的事,残酷到那些信仰坚定的高官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参与,反而许以重利,吸引许多普通家庭渴望成为英雄的年轻人进行挑战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因如此,才衬托出敢于参与二次挑战者精神的宝贵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在组织过十几次“锈蚀”项目的苏联,这样的人也不过一掌之数,其中每一个都举世闻名。

        保尔沐浴在这些英雄的光辉中成长,从小就向往成为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