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进集会,喧嚣声浪便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同于现代超市的井然有序,这里充满了粗粝而鲜活的生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牲畜叫声混杂在一起。

       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、汗水、生肉、油炸点心、劣质烟草混合的复杂气味。

        黄小麦像一块干燥的海绵,贪婪地吸收着信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看到卖农具的摊子前,男人们摸着锃亮的锄头镰刀,反复掂量,和摊主为了几分钱争得面红耳赤。

        卖土布的妇人,抖搂着自家织染的粗布,颜色灰扑扑的,但结实,按尺量,用零碎布头也能换点小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卖笸箩、簸箕的老汉,沉默地编着手里的荆条,成品堆在一旁,等着识货的人问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以物易物”在这里很普遍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老大娘用一小筐还带着泥的萝卜,换走了另一个老汉手里的几块豆腐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人拎着半袋粮食,在不同的摊子前徘徊,比较着能换到多少生活必需品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