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,您别这么说。”凌霜打断母亲的话,语气坚定,“我们是一家人,什么拖累不拖累的。您好好的,我们才有奔头。大哥在外面也好着呢,您放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提到大儿子凌风,姜氏的眼神更加黯淡。那个才刚成年的孩子,为了这个家,远走他乡,在工地上卖苦力……她闭上眼,泪水止不住地流。

        伺候母亲喝完水,重新躺下,凌霜回到外间。粥已经熬得差不多了,米香和红薯的甜香混合着药味,形成一种奇特而又心酸的气息。她把切好的山菌片放进锅里,又撒了一小撮盐。这就是他们的早餐,或许也是午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开饭了。”凌霜盛了三碗粥,碗里的米粒稀稀拉拉,红薯和菌片是主要的内容。她和凌雪、凌宇围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木桌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姐,你先吃。”凌雪把最多菌片的那碗推到凌霜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吃过了,在山里吃了野果子,不饿。”凌霜撒谎道,把碗推回去,“你和凌宇正在长身体,多吃点。”她拿起一个最小的红薯,慢慢地剥着皮。腹中的饥饿感是真实的,但看着弟妹蜡黄的小脸,她觉得自己能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姐不吃,我也不吃。”凌雪倔强地把碗放下。凌宇看看大姐,又看看二姐,也学着样子放下了勺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凌霜看着懂事的弟妹,鼻子一酸,差点掉下泪来。她深吸一口气,把涌到眼眶的湿热逼回去,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:“都吃!吃完赶紧上学去!凌雪,看着凌宇把作业写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强行把粥碗分好,自己最终只喝了小半碗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米汤。吃完饭,她催促着凌雪和凌宇背上那个用各种旧布拼凑成的书包去村小上学。看着他们瘦小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,凌霜才转身回到灶台前。

        药已经熬得差不多了,浓黑的汁液散发着苦涩的气味。她把药汁滗出来,晾在一边。然后,开始收拾碗筷,打扫屋子。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麻利,仿佛已经重复了千百遍。

        灶膛里的火渐渐熄灭了,只剩下暗红的炭火,散发着余温。凌霜坐在灶前的小木墩上,看着那跳跃的、即将熄灭的火星,怔怔地出神。

        屋里安静下来,只有里间母亲压抑的咳嗽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。十六岁的肩膀,本该洋溢着青春的无忧,此刻却像压着千斤重担。母亲的药费、弟妹的学费、家里的开销、还有自己那遥不可及的学业梦想……每一桩每一件,都像大山一样横亘在眼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