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看向手中的矿镐和坚硬的岩壁。用蛮力是不可能的,必须借助“奥术逻辑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休息了片刻,恢复了一丝精神力后,开始研究矿镐上的符文。这些符文线条粗糙,能量流转晦涩,效率低下。在他的“多维感知”下,这些符文的能量路径充满了冗余和冲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能优化这些符文,或者……绕过它,直接用更高效的方式破坏岩石结构呢?”林烨陷入了思考。

        物理学中,破坏物质结构的方式有很多。应力集中、共振疲劳、低温脆化……在这个能量活跃的世界,是否可以利用能量本身来达成?

        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注入矿镐,并非激活上面的符文,而是引导这丝精神力沿着矿镐尖端,如同最细微的探针,渗透进岩石和魔晶石的连接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“看”到了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,看到了魔晶石能量与普通岩石分子之间存在的、因能量属性差异而产生的天然“裂隙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需要粉碎整个岩壁,只需要扩大这条天然的‘裂隙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个灵感划过脑海。他回忆起实验室里用超声波破碎样品的情景。或许,可以制造一种局部的、高频率的能量震荡?

        他再次凝聚起所剩无几的精神力,这一次,目标不再是防护,也不是引导,而是——模拟!

        他以精神力为振动源,在矿镐尖端的一个极小范围内,模拟出一种高频的、细微的能量震荡波。这种震荡波的频率,被他刻意调整到与岩石-魔晶石界面层的固有振动频率相接近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