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养计划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“灵脉认知”,通过元宇宙课程,让青少年了解灵脉的起源、作用与守护意义,学习基础的灵脉能量感应方法;第二阶段是“文化研学”,组织青少年前往百城灵脉节点研学,参观非遗工坊、历史遗迹,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;第三阶段是“实践守护”,让青少年在守护者的指导下,参与灵脉巡逻、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。
西安古城的研学活动中,来自中国的少年李明与来自法国的少女艾米莉组成小组,共同学习皮影戏制作。李明向艾米莉介绍皮影戏的历史与技艺,艾米莉则分享法国的木偶戏文化。二人合作制作的“中法合璧皮影”,融合了皮影戏的造型与木偶戏的关节设计,成为灵脉守护殿的展品。
“通过研学,我不仅学会了皮影戏制作,还了解了法国的木偶戏文化。”李明说,“我明白了灵脉守护不仅是保护自己的文化,还要尊重不同的文明。”艾米莉则表示:“我想成为一名跨文明灵脉守护者,用自己的力量促进中法文化交流,守护双宇灵脉。”
在实践守护阶段,青少年们在灵脉守护者的带领下,参与丽江古城的灵脉巡逻、苏州园林的环保行动、元宇宙的虚拟垃圾清理等活动。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守护责任,用纯真的心灵传递包容与善意,成为灵脉守护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。
新的挑战:浮躁魔尘的干扰
就在两大计划顺利推进之际,部分参与青少年培养计划的学生出现了浮躁、急功近利的心态——有的急于掌握高阶灵脉技能,忽视基础学习;有的在跨文明交流中,盲目追求“打卡式”体验,缺乏深入理解。灵脉监测数据显示,这些学生的灵脉能量中,出现了细微的“浮躁魔尘”。
第五十七回跨国疗愈传温情少年护脉续新篇
“浮躁魔尘是由青少年的急功近利心态凝聚而成,虽暂时不会对灵脉造成严重损伤,但长期下去,可能影响他们对灵脉守护与跨文明交流的理解,甚至滋生新的极端执念。”和仲珩展开《青少年灵脉指南》,青色人文能量与思想本源圣灵之力共鸣,“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,容易受外界影响,需要正确引导,让他们明白守护文明是一场长期的修行,而非短期的功利行为。”
代清禾立即调整培养计划,新增“静心课程”:“我们将灵脉音乐疗愈融入课程,通过古琴、西塔琴等舒缓音乐,帮助青少年平复心态;同时组织‘灵脉冥想’活动,让他们在与灵脉的共鸣中,学会沉静与专注。”
时砚初则亲自为青少年授课,分享灵脉守护的初心与历程:“守护灵脉就像培育小树,需要耐心浇灌、细心呵护,才能长成参天大树。跨文明交流也一样,需要深入理解、真诚相待,才能真正实现共生。”
初心归位:少年守护绽芳华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