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暗流涌动
东北最高军事委员会成立的电文,如同在沉寂已久的华夏政坛投下一枚惊雷,其声浪瞬间席卷大江南北。
然而,与高层算计截然不同的是,在民间,在报界,在无数忧心国事的知识分子心中,这道电文却宛若一道破晓的曙光。
“民主之风首吹关外,青年统帅开东北新局!”
——天津《大公报》以头版社论盛赞,称此举“打破父死子继、兵随将走的私兵旧习,首开军事民主化、决策透明化之先河,为古老华夏带来一丝现代政治的清新之气”。
“张汉钦巧设委员会,众元老归心,东北危局转安!”
——上海《申报》详细分析了委员会构成,认为张汉钦“以霹雳手段,行菩萨心肠”,既迅速整合了各方力量,避免了内乱,又以制度形式赋予了权力合法性,“其政治手腕之娴熟,视野之开阔,令人惊叹其年少而老成”。
“何以守华夏?曰民主,曰团结!观张少帅之举,方知答案!”
——北平的进步学者们在沙龙聚谈中纷纷击节叫好,将他与当下关内的混乱对比,称“东北已现新气象,国家统一之希望,或在于此”。
一时间,“张汉钦”三个字不再是“少帅”这个模糊的继承者符号,而是与“开明”、“进步”、“民主”、“智慧”等词汇紧密相连。
街头巷尾,酒馆茶肆,人们兴奋地议论着关外的这场变革,仿佛从中看到了一个崭新国家的模糊蓝图。
许多南下的东北籍学生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,奔走相告:“老家有希望了!汉钦少帅是真要做事的人!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