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境的烽火暂时平息,朝堂的暗箭也被击退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,用他的智慧和能力,进行着另一场无声的“耕耘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属于秦牧的时代,不仅在战场上,在朝堂上,更在这看似平凡、却关乎万千黎民福祉的乡土之间,徐徐展开。

        黑山村的日子,在忙碌与希望中平稳流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黑山货行”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,收购的山货药材品质上乘,价格公道,通过章山联系的商路,开始稳定地销往北境乃至更远的州府。

        村民们拿到了实实在在的现钱,脸上的笑容多了,对未来的盼头也更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尝试种植的茶树也抽出了新芽,虽然距离收获尚远,却已然是希望的象征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牧并未满足于此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深知,一村一地的改变固然可喜,但若想真正惠及更多黎民,甚至影响国运,需要更系统的思考和更上层建筑的推动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,见识过科技与制度的力量,虽然无法生搬硬套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其核心思想——效率、组织、务实——却可以因地制宜地融入这个时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