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贸三期80层的云顶酒吧,俯瞰着北京城的万家灯火。颜旭坐在角落的卡座里,面前的威士忌一口未动。他对面坐着自称“金宸资本“合伙人的刘建明,此人腕上的百达翡丽在昏暗灯光下闪着幽微的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颜总,星科电子是个完美的壳。“刘建明将一份文件推过桌面,“净资产为正,无重大诉讼,股东结构简单。最关键的是......“

        他压低声音:“证监会那边,我们已经打点好了。“

        颜旭翻开文件,看到星科电子近三年的财报时不禁皱眉:“这家公司主营业务几乎停摆,账上却趴着两亿现金?“

        “这都是细节。“刘建明笑着摆摆手,“重要的是,借壳成功后,你们马上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二十亿。想想看,二十亿!足够''琉璃计划''流片十次了。“

        窗外,一辆救护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,像极了警示的哨音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仓库,颜旭连夜研究借壳上市的案例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他打开“德隆系“的资料时,手指不由自主地收紧。唐万新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构建的资本大厦,最终崩塌时引发的连锁反应,让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至今心有余悸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看这里。“周教授指着德隆系的运作模式,“他们也是从借壳开始,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放大杠杆,最后......“

        老人没有说完,但颜旭明白他的意思。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,桌上散落着数十份借壳失败的案例——财务造假、关联交易、资金占用,每一个雷区都足以让企业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但我们没有选择。“李芸红着眼睛说,“供应商已经开始催款,再不解决资金问题......“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