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务总监立即提出质疑:“这个标准太主观了,怎么界定''恶意干扰''?“

        “看行动,不看言辞。“颜旭调出准备好的案例,“比如在关键时刻提出拆分公司的议案,或者无故质疑经过审计的财报。“

        赵哲难得地表示赞同:“这个修改让毒丸计划更有针对性,也更容易获得理解。“

        表决时,颜旭郑重地投下赞成票。他注意到李思远作为员工持股代表,手微微发抖,但最终还是按下了同意键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开信发布后的波澜,比预期来得更快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波反应来自媒体。《财经周刊》的标题最为尖锐:“旭日科技筑起资本高墙,是防御还是自闭?“

        紧接着,某知名财经论坛出现大量质疑帖子:“创始人是否在利用毒丸计划巩固控制权?“

        但令人意外的是,更多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。一位资深投资人在专栏中写道:“在资本野蛮人横行的时代,保护创始团队的战略定力,就是对所有股东负责。“

        最让颜旭动容的,是几位小股东的来信。一位退休工程师在信中说:“我投资你们,就是看中你们做实业的态度。支持你们的决定。“

        市场反应耐人寻味。毒丸计划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,虽然没有公开交易,但私下股权转让的价格反而微涨2%。更重要的是,太平洋基金的吸筹行动明显放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在重新评估。“孙总在电话里分析,“毒丸计划大大提高了收购成本。“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