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国华沉默良久,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:“非常时期,行非常之法。原则同意颜总的方案。但是,”他看向颜旭,目光复杂,“裁员工作,必须依法依规,稳妥进行,尽可能将震荡降到最低。工会那边……你要亲自去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注定是一个无比痛苦和漫长的过程。与当年“旭日通讯”濒临破产时,面对着一群共同创业、可以拍着桌子吵架也能抱着肩膀哭的兄弟不同,如今的“新旭日”规模庞大,人员构成复杂,更重要的是,带着浓厚的国企背景和色彩。裁员,不再仅仅是商业决策,更涉及到复杂的劳动法规、稳定的政治要求以及强大的工会组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专门为裁员事宜召开的协调会上,颜旭面对的不再是能够理解他苦衷的创业伙伴,而是公司工会**,一位姓周的老同志。老周在系统内工作了几十年,原则性强,作风硬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颜总,你的难处,组织上理解。”老周开门见山,语气不卑不亢,“但是,30%的比例太高了!《劳动合同法》有明确规定,经济性裁员二十人以上或者占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,就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,听取意见,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!程序一步不能错!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:“这是初步摸排的涉及人员名单和情况,里面有三百七十六名工龄超过十五年的老员工,有一百零二名处于‘三期’的女职工,还有几十名家庭困难的职工……这些人,按照政策和精神,是需要优先考虑保留或者妥善安置的!你们管理层拿出的这个‘一刀切’的方案,不符合规定,也缺乏温度!”

        会议室内,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和法律顾问与工会的代表们,就着每一个条款、每一个细节进行着激烈的争辩。补偿金的标准、协商解除的流程、争议处理的机制……每一项都牵扯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。

        颜旭坐在主位上,听着双方引经据典的争论,看着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可能代表的一个个鲜活的家庭,胃里一阵阵抽搐。他理解老周和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立场,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;但他更清楚公司账上那岌岌可危的现金余额,每拖延一天,公司就向着深渊滑近一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夹在生存现实与人情法理之间的撕裂感,比任何一次技术攻关或商业谈判都更让他感到疲惫和无力。他必须硬起心肠,推动这个痛苦的过程,同时又要在冷冰冰的规则框架内,去寻求那一点点可能的“温度”和“稳妥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知道,这一次的裁员,将不再是快刀斩乱麻的悲壮,而是一场漫长、琐碎、每一步都踩在规则与良心边界上的煎熬。但为了保住“新旭日”,保住“琉璃”的火种,他别无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现金为王。在这全球性的金融寒冬里,这四个字,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写就的生存法则。

    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;http://www.zgfqzy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