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海啸
北京的秋天,天空是一种浑浊的灰蓝色,干燥的风卷起枯黄的落叶,打在“新旭日”总部大楼冰冷的玻璃幕墙上,发出细碎而持续的沙沙声。颜旭的办公室位于高层,视野开阔,足以望见城市天际线上那些如同钢铁丛林般耸立的摩天大楼,它们依然在阳光下闪烁着现代文明的光泽,但一种莫名的压抑感,却如同渐渐弥漫的雾霭,悄然渗透进空气里。
办公桌上,一台液晶电视正低声播放着午间财经新闻。女主播字正腔圆的声音在略显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:
“……继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因次贷问题倒闭后,市场恐慌情绪持续蔓延。昨日,华尔街主要股指再次大幅下挫,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迹象……专家表示,此次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的急剧上升,并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,如CDO(债务抵押债券)和CDS(信用违约互换)扩散至全球金融体系……”
画面切换,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一片混乱的场景,交易员们面色凝重,电话声、叫喊声交织。镜头又给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图表,展示着各种金融衍生品的结构链条。
颜旭没有像往常一样埋头于文件或技术图纸,他靠在椅背上,眉头微蹙,目光紧紧锁定在电视屏幕上。那些金融术语——“次贷”、“CDS”、“雷曼兄弟”、“流动性枯竭”——像一颗颗冰冷的石子投入他心中,激起层层不安的涟漪。他并非金融专家,但他有着顶尖技术人才特有的、对系统风险和数据异常的敏锐直觉。
他拿起遥控器,调大了音量。新闻里正在采访一位国内的经济学家,对方语气轻松:“……目前来看,此次危机主要集中于美国金融体系内部,对我国实体经济直接影响有限。我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资本管制防火墙,相信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……”
颜旭关掉了电视。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只剩下窗外风声和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。那种安静,反而让他更加心神不宁。他站起身,走到书架前,抽出了几本最新的国际金融期刊和内部参考资料,快速翻找着关于CDS和次贷危机传导机制的分析文章。越是,他眉头皱得越紧。文章里那些复杂的模型和曲线他未必完全看懂,但他抓住了核心逻辑:那些基于**险住房贷款的金融衍生品,如同被层层包裹、杠杆放大的毒素,已经渗透到全球金融网络的毛细血管。一旦底层资产(房贷)大规模违约,整个信用链条就会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,引发连锁反应。这不仅仅是华尔街的危机,这是全球信用体系的危机。
他想到了“新旭日”以及联盟内那些企业。虽然直接涉足海外金融市场的并不多,但……
他猛地按下内部通话键:“李总监,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。还有,通知CFO(首席财务官)和战略风险部的负责人,半小时后小会议室开会。”
财务总监李默很快赶到,脸上还带着些许午后的困倦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