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约达成。一千万的资金即将注入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欢呼,没有庆祝。办公室里死一般寂静。颜旭放下笔,感觉手指冰凉,那股寒意从指尖迅速蔓延至全身,深入骨髓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知道,他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。资本的诱惑,他终究没能抵挡住。这究竟是拯救公司的甘霖,还是催命的毒药,唯有时间,才能给出那血淋淋的答案。而此刻,他只能背负着这份沉重的“决断”,在命运的赌局中,继续挣扎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鼎晖创投的一千万资金,如同给濒死的病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药效猛烈,立竿见影。“旭日通讯”那间曾经拥挤不堪、弥漫着烟火气的小办公室,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遗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新的总部,设在东三环边上一栋新落成的甲级写字楼里,占据了整整半层。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天花板上格栅灯带冰冷的光,中央空调系统无声地输送着恒温的空气,隔绝了窗外北京冬日的严寒与灰霾。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,是日渐繁华的国贸商圈轮廓,一种“跻身主流”的错觉油然而生。

        林浩天是这场变迁最积极的推动者和享受者。他给自己换上了名牌西装,定制了精致的名片,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,意气风发地穿梭在崭新的、摆放着仿红木家具的独立办公室和开阔的公共办公区之间。他亲自把关招聘,销售团队从原有的小猫两三只,迅速膨胀到三十多人,分成几个小组,设立了华北、华东、华南区域经理;技术支持团队也扩充了一倍;还破天荒地成立了市场部和行政部。整个办公区域人声鼎沸,电话铃声、键盘敲击声、年轻员工匆忙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,充满了野蛮生长的喧嚣与活力。

        颜旭也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,比林浩天的那间稍小,但同样窗明几净。可他坐在那张宽大的、皮质尚新的办公椅上,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疏离。他依旧穿着习惯的棉质衬衫,只是比过去新了一些,与这崭新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。他面前摆放着最新的财务报表和销售数据,上面的数字堪称华丽:月度营收环比增长百分之三百,新签约客户数量翻了两番,市场份额(在他们定位的细分领域)显著提升。林浩天几乎每天都会拿着新的“捷报”冲进来,脸上洋溢着征服者的喜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颜!你看!上海办事处刚签下的那个单子,顶得上我们过去在纺织厂干半年!华南那边也打开了局面!照这个速度,对赌协议规定的增长目标,指日可待!”林浩天挥舞着报表,声音因兴奋而洪亮。

        颜旭的目光却越过那些令人眩晕的增长曲线,落在了报表下方几行不太起眼的数据上:运营成本,包括激增的工资、高昂的写字楼租金、差旅招待费同比暴涨百分之八百;应收账款周期因追求签约速度而被迫拉长,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;为了快速抢占市场,部分新项目的毛利率被主动压缩到了危险的边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浩天,”颜旭指着那行运营成本数据,眉头紧锁,“规模效应确实带来了营收增长,但我们的管理能力和现金流跟得上吗?你看看这成本曲线,比营收曲线陡峭得多!我们在烧钱,烧的是鼎晖那笔投资!钱烧完了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