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旭没说话,只是默默地将那架紫檀木算盘拿到面前。他的手指熟练地拨动着算珠,计算着潜在的订单额、毛利,以及那长达九十天的资金缺口。算珠碰撞的“咔嗒”声在闷热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,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两人紧绷的神经上。算来算去,结论都是一样的——现金流无法覆盖业务的扩张。他们仿佛被困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,看得见外面的机会,却被资金这层无形的壁垒死死挡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天下午,颜旭去银行办理一笔小额汇款。柜台里那位姓赵的老信贷员,算是颜旭在跑业务时认识的,偶尔会聊几句。看着颜旭递进去的汇款单和那薄薄一叠现金,老赵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,一边办理一边随口问了一句:“小颜,生意做得还行?看你们最近挺忙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苦笑一下,也没隐瞒,简单说了说眼下被应收账款周期拖住的困境。

        老赵听完,手上动作没停,嘴里却似是无意地念叨了一句:“总用自有资金和短期借贷扛着,不是长久之计啊。有时候,得学会用别人的钱,办自己的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心里一动,追问道:“赵师傅,您指的是?”

        老赵左右看了看,声音压低了些:“见过银行承兑汇票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摇了摇头。他在部委时接触的都是预算拨款和现金结算,对这种商业票据并无概念。

        老赵从抽屉里摸出一张废弃的样本,隔着柜台指给颜旭看:“喏,就这东西。简单说,就是买东西的时候,你跟你供应商说,别急着要我的现金,我找银行做个担保,开张票给你,约定好,比如三个月后,你拿着这票,银行无条件付你钱。银行信得过,供应商一般都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盯着那张印制精美的票据样本,大脑飞速运转。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丝关键。“那……这期间,我的钱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的钱,这三个月不就腾出来了吗?”老赵意味深长地笑了笑,“当然,银行不是白担保,要收你一点保证金和手续费。但比起短期拆借那驴打滚的利息,可是划算多了。而且,”他顿了顿,声音更低了,“规矩是,这票只能给指定的收款人。但市面上……总有办法能‘变现’,就看你的本事和胆量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