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手的新装

        深秋的北京,雾霾裹挟着寒意,颜旭裹紧单薄的外套,快步穿过798艺术区斑驳的厂房改造的办公室。推开玻璃门,一股泡面与电路板松香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。几名工程师正围在投影幕布前,屏幕上是通天集团刚刚发布的“通天工业云平台”战略新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这是要建一座自己的城池。”技术总监王磊指着屏幕上苏明远继任者——那位常青藤毕业、西装革履的新CEO,“通过补贴吸引开发者,用开放生态的名义,把设备、数据、应用全部圈进他们的云平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沉默地走到窗边,窗外枯叶被风卷起,打着旋儿落下。他想起十年前,自己还是邮电部技术员时,也曾梦想过构建一个连接千万工厂的网络。如今通天集团以资本为砖石,正将类似的梦想砌成高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怎么办?”年轻的工程师李悦声音发颤,“他们一旦形成网络效应,我们的硬件模块再稳定,也会被挡在生态门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颜旭转身,目光扫过团队成员焦虑的脸。他走到白板前,画了一个圆:“这是通天的平台。”又在圆外点了几个散点:“这是我们,和无数像我们一样的小公司。”他用力在圆外画了一个更大的圈,“生态战略的本质,是垄断。他们控制入口和标准,我们要么依附,要么被边缘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办公室里鸦雀无声,只有老旧空调的嗡鸣。颜旭拿起桌上那架紫檀木算盘,指尖抚过温润的算珠。他想起导师赵振业的话:“商业如棋,既要算当下,也要算十步之外。”通天这步棋,看似开放,实则将竞争从产品维度拉升至生态维度——用平台的广度,碾压垂直领域的深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。”颜旭突然开口,声音沉稳,“他们做的是‘大而全’,我们要做的是‘小而硬’。工业领域的数据,不是消费互联网的流量,客户要的不是花样百出的应用,而是稳定、可靠、安全。”他顿了顿,“通天想当规则的制定者,那我们就做规则的破局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商业模式与金融视角:

        通天集团的“工业云平台”战略,本质是平台经济的典型玩法——通过补贴吸引供需双方(设备制造商与应用开发者),形成跨边网络效应。其核心盈利模式在于:

        入口税:控制设备接入与数据流转的接口,收取接入费或分成;

        数据价值:聚合工业数据,通过分析优化向企业提供增值服务;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