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战前动员,没有详细情报,只有冰冷的命令和紧迫的时间。这就是“暗影”的风格。

        顾苒快速扫了一眼个人终端上显示的简易地图和“灰狐”小队最后失联的区域坐标——那是一片地形复杂、遍布风蚀峡谷和废弃矿洞的无人区。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大脑飞速运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明电磁干扰”、“小股伏击”、“失联四小时”……情况不容乐观。这绝不是简单的搜索任务,更像是一次贴近实战的综合考核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队被临时分为几个小组,分头行动以扩大搜索范围。顾苒所在的小组由一名来自陆军侦察营的士官担任临时组长,组员包括一名通信兵、一名爆破手,以及顾苒自己——她的定位是“技术支援与战场急救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小组乘坐全地形越野车,在夜色中朝着目标区域疾驰。车外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呼啸的寒风,车内气氛凝重,只有引擎的轰鸣和终端偶尔发出的提示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技术兵,”临时组长,代号“铁砧”,一边开车一边头也不回地对顾苒说,“进入干扰区后,我们的常规通讯可能会瘫痪。你负责监控备用频段,尝试捕捉‘灰狐’可能发出的求救信号,同时注意环境中的异常电磁波动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白。”顾苒简短回应,双手已经在便携式信号分析仪上快速操作起来。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人呵护的医学生,而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节点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小时后,车辆抵达干扰区边缘。果然,车载通讯系统开始出现强烈的杂音,很快便彻底中断。四周陷入一片死寂,只有风声和车轮碾过砂石的声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车,徒步前进。”铁砧下令。

        小组四人呈战术队形,无声地潜入黑暗的峡谷。夜视仪中,世界是一片诡异的绿色。顾苒紧握着配发的手枪(装填的是标记弹,但被击中意味着“阵亡”),精神高度集中,一边跟随队伍前进,一边时刻关注着信号分析仪的屏幕。

        突然,分析仪屏幕上跳出一个极其微弱、断断续续的加密信号脉冲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