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人情往来担在肩

        自那日与婆母周氏、何伯细细盘点了家中产业后,林望舒算是正式接过了掌家理事的重担。

        骤然增多的庶务让她变得格外繁忙,不仅要盯着各处铺子的运营、庄子的收成,更要开始学习应对繁杂的人情往来,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,连去看王煜功课武艺的次数都不得不减少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身边虽有周嬷嬷尽心伺候,周到细致,但在对外礼仪、尤其是与官宦家眷、族中亲眷的交际应酬上,周嬷嬷所知有限,难免有些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幸而婆母周氏与何伯时时从旁提点,才让她不至于在这些人情脉络中行差踏错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其中尤为重要的,便是与族长家大儿子,也就是她的大堂伯王崇家的往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大堂伯在省府任按察史,算是王家在官场上最为得力的一支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往这类联络皆由周氏亲自打理,如今便自然落在了林望舒肩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舒儿,”这日,周氏将望舒唤到房中,拿出一个小册子,上面用娟秀的字迹记录着历年节礼往来的明细,“你大堂伯家,节礼不可轻忽,亦不可过于扎眼。年节、端午、中秋,这三节礼是定例。这是往年的单子,你且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望舒接过细看,只见上面写着诸如“腊味四色、湖笔两匣、徽墨两锭、上等皮毛两张”之类的记录,分量适中,既不显寒酸,也不至招摇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氏又指点道:“除了三节,若得知他家中有了添丁之喜、或是长辈寿辰,也需备上一份贺礼,轻重依着亲疏和场合来定。这些礼单,你需自己留心整理,往后便由你斟酌着备办、遣人送去。送去的人需得机灵懂事,能在那边府上回些话回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