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早年在坊市中,如何从云层变化预判天气,进而延伸到感知天地灵气的波动;
又比如某次在山林中,如何因察觉草木枯萎的异常,避开了一场地脉异动引发的危机。
他将自己感悟天地、领略因果、判断祸福的过程,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片段,耐心讲解其中的逻辑与细节。
陈易听得认真,时而点头,时而蹙眉——他似乎抓住了些关键,比如“让自身融入天地而非对抗”,
可细想之下,又觉得隔着一层薄雾,未能完全通透。
按老胡所说,这种正统的感悟天地之法,若没有特殊机缘,单靠日积月累,没有千年时光根本无法入门。
如今的陈易,不过是隐约看到了这扇“天地之门”的方向,至于如何走到门口、真正入门,还有极远的距离。
可即便如此,对陈易而言已是极大的收获,
他至少明白了“感悟天地”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,而是可以内化到修行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
打坐时感知灵气流动,行走时观察山川走势,甚至呼吸间感受风的方向,时光漫长,只要坚持,总能一点点靠近那扇门。
至于老胡提及的旁门左道,陈易心中也有了判断:那些方法本质上便是卜卦、推算之道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