戈壁滩上,衣着朴素的科研人员围着一张图纸激烈地讨论着,他们的身后,是简陋的工棚和冲天的黄沙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“玉盘..玉盘”的歌声,镜头切到沙漠的夜空。

        再然后,画面切换,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前,科研人员们在发射架下彻夜不眠的身影。

        是第一代航天员们在简陋的设备上进行适应性训练。

        是发射失败后,残骸遍地的戈壁滩上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,颤抖着手捡起一块碎片的落寞背影。

        音乐的鼓点,在此时悄然进入。

        画面陡然变成了彩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从“神舟五号”的那句“我感觉良好”,到“嫦娥”落月,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印下的第一道车辙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北斗组网,到天宫空间站的“想象图”,甚至还有一些标着“未来设想”的,有点类似“南天门”计划的科幻装置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到《终末战线》中的太空电梯,月环

        一幕幕国人熟悉的,骄傲的,幻想的画面,伴随着“玉盘”的旋律逐渐推向高潮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