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我也有个问题,三峡工程是苦难吗?不是,是伟大的工程,或许后世千百年聊起来,就是京杭大运河,就是都江堰,这是时代变革,也是为了人民利益做出的宏大工程。在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上,据我所知,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人,都被国家妥善安置到了全国各个省市……对他们的支持也不胜枚举。我懂背井离乡的孤独,但那绝不是他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,恶意设定的苦难或悲情,或许更能称得上消费苦难,贩卖悲情吧?

        我的电影能让人们在这个值得铭记的年份,让进入,甚至没进入影院的观众,永远记得当年,告诉现在的国人,要自立自强。他呢?他的电影除了激发一些观众的个人渺小,激发外国评委的心理认同,还能有什么用处?

        还妄图改变什么,没人看的电影,能改变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马:你的观点很犀利……那对于与他聊的“不顾大局”,你又怎么看?

        曹:这还用可以煽动?这个专访内容我大概看了,我的建议是他应该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去里面原文背诵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那对于你在“虚构人物”此类的批判呢?

        曹:艺术不就是虚构吗?金狮奖导演贾导已经通过《三峡好人》给我做过示范了啊?而且我必须要提醒一句,时代背景的史实内容,我用的都是课本上的照片,甚至照相馆的人物原型,也是有的,当年的《屠城血证》已经用过,我只是对他们进行了艺术化改编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看得出来,曹导这是准备以他之矛攻他之盾。

        曹:我这叫公式。以后也可以教学给看专访的人。在我看来,被阉割叙事的导演算不上导演,所以这种言论,我一般也愿意称之为无鸡之谈。

        马:被阉割叙事的导演,这句话该如何理解?

        曹:有些导演,是追求艺术,追求光影,追求色彩,而后被选中成为了标杆,说回三峡大坝的成立,国外人怎么看这个工程?而后再看获奖电影类型,获奖电影时间,你就会觉得这或许不是巧合,而是一种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